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创作背景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叶衡也是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辛弃疾这次在建康任职,也是出于叶衡的推荐。叶衡于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该词正咏此事。 1、 李肇翔.辛弃疾词.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28页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赏析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词中上片回忆与叶衡同游钟山,“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独立苍茫”、“日暮天寒”以苍茫无人来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探梅踏雪几何时。”,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译文及注释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你离开后,我将会有怎样的一番思念。长江西岸的白石岗,长满了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注释(1)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梦江南·兰烬落赏析

梦江南·兰烬落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

梦江南·兰烬落译文及注释二

梦江南·兰烬落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及注释二 作者:佚名 译文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注释①兰烬:烛火的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③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④萧萧:...

赋得江边柳创作背景

赋得江边柳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此当作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鱼玄机被弃之后。另有传说此诗作于鱼玄机少女时期,据说是温庭筠试才命题,鱼玄机当场吟成。鱼玄机时年仅十三,但其诗才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成为人人称道的诗童。鱼玄机父亲去世后,母亲帮人洗衣服,勉强糊口。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知道鱼玄机的名气,就找到她,让她当场以“江边柳”为...

赋得江边柳赏析

赋得江边柳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此题为“赋得江边柳”,柳、留谐音,柳树容易生长,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挽留和祝福。此诗视角敏锐,画面绝美,笔锋老到。   首联一二句,写柳色、柳姿,语句对偶:“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翠色”,是指柳树的颜色。“连”,不是一棵树,是一片。如果诗人想把自己暗喻成江边柳,那么“荒岸”这两个字,就有意义了。秋天中柳树的翠色,应...

赋得江边柳译文及注释

赋得江边柳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杨柳的翠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透过曳如烟柳丝,隐约能看见远方的高楼。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飘扬的柳絮落在垂钓人的头上。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鱼的栖息处,低垂的柳枝系住了旅客之舟。风雨萧萧的夜晚,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忧愁。 注释⑴翠色:草色。翠:一作“草”。连:一作“迷”。⑵烟姿:轻盈美好的姿态。唐冯贽...

条山苍鉴赏

条山苍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以“苍”字为题,就已表明了这一点。“条山苍”三个字,写出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苍”加以概括,也足见山势之大,浑然一色。同时,诗人写山,以河为比照和衬托,黄河流经中条山下,滔滔漭漭,浊浪排空,一片混黄之色,与苍翠之山色形成鲜明对比。后二句,进一步写河、山,河之黄是因其浪涛汹涌,奔腾不息,山之苍是因其满山松柏...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创作背景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柳永作为”西征客“来到汉唐旧都长安,又在灞桥这一个传统的离别之地与友人分袂,他徘徊在桥上,自然神思徜徉,离忧顿生,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1、 周汝昌等人.宋词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6月: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