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从军行 一作:征)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

译文二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从远处望去,你家就在那个松柏环绕着的坟墓中。”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

相关赏析

鉴赏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也同时说明了作者讨厌战争,渴望和平,关心劳动人民。十五从军征,八十始...

鉴赏二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开篇便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两句中表露出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

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 | https://gushi.yow100.com/503.html

解连环·怨怀无托

解连环·怨怀无托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幽怨的情怀无所寄托,哀叹情人天涯远隔,音书渺茫无着落。纵...

【中吕】上小楼_题钓台

【中吕】上小楼_题钓台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题钓台 亭台土花,江山图画。遁迹烟霞,罢念荣华,间别官家。泥布袜,上御榻,龙身偃亚,不轻了故人足下。 作者介绍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

湖楼早起二首

湖楼早起二首
朝代:清代 作者:江湜 原文: 其一 面湖楼好纳朝光,夜梦分明起辄忘。 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 其二 湖上朝来水气升,南高峰色自崚嶒。 小船看尔投西岸,载得三人两是僧。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环 一作: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