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杂诗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写吴兴地处水乡的特殊自然风光。读者首先注意到两句中的三个数量词,它们写出了密而不紊的一片水系。“四水”是主干,“千溪”是支流,“万家”则意味着更多的支流。通过“交流”、“散作”“遍”等动词勾勒,读者仿佛凌空鸟瞰,一望收尽吴兴水乡风光。被这密如蛛网的水系所分割,江南绿野就变成许多色块组成的锦绣。“抱城斜”是指环城的干流与城墙有一定走向上的斜度,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势态,大大小小的水流都是活水,它们给江南原野带来了生机。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两句写水乡农作及其特点:人们在水深处种菱,水浅处种稻,而在不深不浅的地方种藕。它首先给读者呈现的是一派富庶的景象,难怪“人人都说江南好”,难怪有“苏杭熟,天下足”的俗谚了。这两句还给人更多的美感,在前二句的背景上描绘了更加生动的景物,即各种作物互相间杂,组成缤纷错综的图案。不说种藕而说种“荷花”,固然是为了字数韵脚的要求,但也使人从经济价值观念中跳出来,从审美价值角度来审视这幅图景。待到夏秋之交,绿的菱叶,黄的稻浪,红的荷花交相辉映,那是一幅格外宜人的图画。从语言风韵看,这两句也极有意趣,上句以“句中排”形式,揭出一“深”一“浅”,相反相成,已给人有唱叹宕跌、无限妍媚之感。而作者能事未尽,又写出一个“不深不浅”,对上句来了个折中,表现出绝妙的平衡;而在“深”“浅”字面上前分后总,又推出一层唱叹之音,使此洋洋乎愈歌愈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162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yow100.com/19651.html

召命赴省因母老夜宿嘉禾驿二首

召命赴省因母老夜宿嘉禾驿二首
朝代:元代 作者:孙华孙 原文: 岁晚离家客,更深上水船。 犬鸣营柝外,渔唱驿灯前。 远役关慈母,孤忠仗老天。 极知朱绂贵,无奈彩衣姸。 汉使征车急,潘与定省频。 小人犹有母,率土莫非臣。 岁俭盘炊玉,家贫酒泛银。 自优缘白发,岂敢逆龙鳞。 作者介绍 孙华孙 孙华孙(?―1358),又名孙华,字元实,号果育老人。传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八二。《大雅集》辑录其诗14首,《元诗选(补遗)》录其诗15...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呼呼作响,仿佛自说自话。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朝代:元代 作者:曹德 原文: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先生(指陶渊明)已经醉醺醺的了,需要家中童子的搀扶(才能不跌倒)。一旦有诗句成诵就记录下来,没有美酒...

卜算子·兰

卜算子·兰
朝代:宋代 作者:曹组 原文: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