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雪连句遥赠和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歌来源说明

  “齐代诗人谢眺似乎很高兴和朋友联句”。他的诗集中有七篇连句诗:其中《阻雪连句遥赠和》一篇,是和江革、王融、王僧孺、谢昊、刘绘、沈约共七人的连句,每人作五言四句,谢朓首唱。这首联句诗不是七人在一起时同作的,是用通信方法互相赠和的,故题目说明是“遥赠和”。这又是联句诗的创格。

  作者集体创作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在永明体产生的过程中,沈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南史·沈约传》载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然而关于“此秘未睹” 之说,陆厥与沈约曾有过争论,后来锺嵘对此也有过异议,其实问题的关键即在于是否将声律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创作之中。……“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即后来的梁武帝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沈约、谢朓、王融已见前论,他们和周颙等人在创制“永明体” 和推动新诗风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萧子良文学集团的成员,除了有大量的应教、奉和以及相互间的唱和之诗外,同题共咏也是常见的创作活动。如《南齐书·乐志》载:“《永平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道人释宝月辞颇美,上常被之管弦,而不列于乐官也。”这次的集体创作,除谢朓、王融今各存十曲外,馀皆不存。此外,今存如王融、沈约、范云、虞炎、刘绘等人的《饯谢文学离夜诗》,王融、沈约、谢朓等人的《同咏乐器》,王融、柳恽、虞炎、谢朓等人的《同咏坐上所见一物》,王融、范云的《四色诗》等,皆属同题共咏之作。在《谢朓集》中,还存有《阻雪连句遥赠和》诗,即为谢朓、江革、王融、王僧孺、谢昊(本集作“异”)、刘绘、沈约等人联句而成。由此可见竟陵王子良文学集团诗歌创作活动之一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yow100.com/18900.html

早秋三首·其一

早秋三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许浑 原文: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

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
朝代:唐代 作者:顾况 原文: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 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作者介绍 顾况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朝代:清代 作者:姚鼐 原文: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相关翻译 注释 舂锄:一名“舂鉏”,鸟名,即白鹭。皮日休《夏首病愈因招鲁望》:“一声拨谷桑柘晚,数点舂锄烟雨微。”此处语意双关。石树:山树。... 相关赏析 简析 本诗描写春耕时节的乡村景象,作品以山行为线索,选取几个典型的春耕情景:飞翔的布谷鸟殷勤劝耕,农夫趁天晴挥锄劳作,农民放水灌田,构...

端午日

端午日
朝代:唐代 作者:殷尧藩 原文: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