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止谤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召公谏厉王弭谤》在结构上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文章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壁垒分明,一开篇便展现给读者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既引出召公苦谏的缘由,也为厉王的可悲下场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厉王的一“怒”一“喜”,两个动词,如千钧之力,又将矛盾推向高潮,且把这位暴虐无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结尾是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开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语真乃神来之笔,厉王以为高压就可止谤,因而“大喜”,其实高压下的沉默,只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结尾“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这是愤怒与反抗的岩浆在凝聚力量。终于火山喷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何其复杂的斗争。但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个字,对厉王是何等轻蔑,而留给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yow100.com/17320.html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 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珮玉琤琤. 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作者介绍 晏几道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

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