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咏白海棠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席上。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yow100.com/16352.html

【双调】水仙子 思情

【双调】水仙子 思情
朝代:元代 作者:吴西逸 原文: 海棠露冷湿胭脂,杨柳风寒袅绿丝。寄来书刚写个鸳鸯字,墨痕湮透纸。吟 不成几句新诗。心间事,口内词,多少寻思。 玉钩帘控画堂空,宝篆香消锦被重,无人温暖罗帏梦,梦中寻可意种,碧纱 窗忽地相逢。舌尖恨,心上恐,惊觉晨钟。 芰荷泛月小妆梳,画舸摇风醉玉壶。一杯酒尽青山暮,促归期云共雨,逞疏 狂巽玉喷珠。诗中句,灯下书,此意如何。 作者介绍 吴西逸 [元](约...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

三月十三日步至杏亭
朝代:宋代 作者:黄彦平 原文: 禅房幽讨有谁期,竹径穿花蝶不知。山拥暮寒斜照里,树含芳思欲开时。和风第放千林喜,胜日闲成一段奇。何必红尘污人后,始从箫鼓看繁枝。 ...

归雁

归雁
朝代:唐代 作者:钱起 原文: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

送范德孺知庆州

送范德孺知庆州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一篇送人之作。范德孺是范仲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