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像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超妙而不可炔,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词人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何能动而辄俱”,“何能同而不离”,但与该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

1、 周振甫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121-1222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yow100.com/15259.html

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朝代:元代 作者:秦简夫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发多。老身姓李,失主姓赵,是这汴京人氏。所生下两个孩儿:大的赵孝,小的赵礼;两个十分孝顺。争奈家业飘零,无升合之粟。方今汉世中衰,兵戈四起,士民逃窜。似此乱离,只得随处趁熟。两个孩儿不知抬着老身到这甚么去处?(赵孝云)母亲,这是宜秋山。...

旅兴(二首)

旅兴(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原文: 其 一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 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 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 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 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 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其 二 倦鸟冀安巢,风林无静柯。 路长羽翼短,日暮当如何? 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宁知天上雨,去去为沧波。 慷慨对长风,坐感玄发皤。 弱水不可航,层城岌嵯峨。 凄凉华表鹤,太息成悲歌。 作者介绍 刘...

凤凰台

凤凰台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