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游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忆”着人,“等待”着诗人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诗人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细细品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语)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意思是:“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像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正因为如此,诗句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1、 百度百科 后游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yow100.com/11648.html

秋江送别二首

秋江送别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相关赏析 评析 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这是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在第一首诗中,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

【越调】小桃红 新柳

【越调】小桃红 新柳
朝代:元代 作者:李致远 原文: 柔条不奈晓风流,乱织新丝绿。瘦倚春寒灞陵路,影扶疏,梨花未肯飘香玉。 黄金半吐,翠烟微妒,相伴月儿孤。 碧桃 华不喜污天真,玉瘦东风困。汉阙佳人足风韵,唾成痕,翠裙剪剪琼肌嫩。 高情厌春,玉容含恨,不赚武陵人。 作者介绍 李致远 李致远,生平事迹不详。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